
客服QQ:860606646
旅游QQ群:2550483
电子邮件:admin@ujintan.com
旅行社地址:金坛市南门商业街300号(实验小学北门旁)
唐朝诗人刘禹锡诗中曰:“添炉烹雀舌,洒水浄龙须。”宋朝诗人沈括于《梦溪笔谈》中曰:“茶芽,古人谓之‘雀舌’、‘麦颗’,言其至嫩也。” 茶圣陆羽乾元二年(公元759年)于茅山观察茶事时烹茶、品茶,并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“礼茶诗”流芳后世。唐代诗人刘长卿有诗为证《送陆羽之茅山,寄李延陵》:“延陵衰草遍,有路问茅山。鸡犬驱将去,烟霞拟不还。新家彭泽县,旧国穆陵关。处处逃名姓,无名亦是闲。”。 由此可见,金坛茶叶自古以来倍受喜爱,尤其是雀舌茶自古以来就是茶中极品与珍品。金坛雀舌的由来 金坛产茶历史悠久,据《金坛县志》记载:“金坛设县于隋,物产之特殊者有嵇稻、茶叶”。1923年《金坛县志》记载:“茶叶,出郁冈山者佳,出方田者尤佳”。 金坛雀舌茶产于金坛市西部方山、茅山东麓丘陵山区。早在1982年,金坛农业科研人员在总结传统茶叶和名茶采制经验基础上,开展雀舌茶的研究工作,并于1985年在全省率先成功研制出雀舌茶,并根据当时金坛县名和茶叶形状命名为金坛雀舌。金坛雀舌茶在多次名茶评比中获奖,在国家农牧渔业部、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名茶评展会上荣膺“部优质茶”称号。金坛雀舌制作 金坛雀舌茶采于谷雨前,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,芽叶长度3厘米以下,通常加工500克特级雀舌茶需采4.0~4.5万个芽叶,要求芽叶嫩度匀整,色泽一致,不采紫芽叶、雨水叶,防止芽叶红变。
采回的芽叶进厂后均匀摊在竹匾上,经3~5小时的摊放方可炒制。其炒制工艺分杀青、摊凉、整形三道工序,运用搭、抖、捞、压、抓等手法交替进行加工而成。
手工制茶 起锅:炒制雀舌茶用双手在洁净光滑的铁锅内进行,当锅温达80~90℃时,投入250~300克摊放叶,采用抖、捞手法,将茶叶捞起抖散,散发部分水份后,锅温降至60~50℃,开始采用以搭为主结合抖、捞的手法做形。当芽叶形呈扁直,稍有触手感,含水量约25~30%时,起锅摊凉回潮约1小时左右,进行整形。
整形: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并达到足干。锅温掌握高、低、高的原则。下锅锅温60℃,随芽叶含水量减少,锅温降低(40℃)。将起锅时,锅温略升(50℃)。每锅投叶量约300~350克,以搭、压和抓的手法为主,结合理条手法,当茶叶达到扁、直、平、滑,金坛金色太阳旅行社,形似雀舌,含水量6%左右,即起锅摊凉,冷却包装。
贮藏:在装有块状石灰的铁桶或缸中,以防茶叶受潮变质。
机械制茶 金坛市引进名优茶机械,进行金坛雀舌茶机制试验,克服了手工炒制费工多、成本高、质量不稳等缺陷,并探明了一条机制金坛雀舌茶的适制品种及各炒制阶段的适宜温度。 机制金坛雀舌茶工艺流程为:鲜叶摊放→杀青→整形理条→摊凉→辉干。机制金坛雀舌茶干茶色泽翠绿,香气鲜嫩,品质优良。
品种选择:龙井43、祁门槠叶种和鸠坑种为机制金坛雀舌茶的适宜品种。干茶外形形体小,状如雀舌。 工艺要点:
杀青:采用6CSF-30D滚筒杀青机,杀青时掌握15kg/h的投叶速度,温度控制在100℃左右。以100℃杀青叶质量最优,杀青均匀,无焦边。
整形:选用6CDM-42型多功能机,以每次1.25~1.50kg的投叶量,槽温控制在90℃左右。以90℃处理的整形叶质量最优,整形叶扁平,色泽翠绿,香气纯正。
辉干:将6CDM-42型多功能机的摆动频率调整为130次/min,槽温控制在80℃左右。所制金坛雀舌茶干茶色泽翠绿,香气鲜嫩,品质优良。
金坛雀舌鉴赏
金坛雀舌茶以其形如雀舌的精巧造型、翠绿的色泽和鲜爽的嫩香屡获好评。金坛雀舌成品条索匀整,状如雀舌,干茶色泽绿润,扁平挺直;冲泡后香气清高,色泽绿润,滋味鲜爽,汤色明亮,叶底嫩匀成朵明亮。内含成份丰富,水浸出物、茶多酚、氨基酸、咖啡碱含量较高
雀舌茶冲泡极有讲究,即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,通常茶与水之比为1:50~1:60(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~60毫升)为宜;泡茶的水温,要求在80℃左右最为适宜(水烧开后再冷却);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,以浸透茶叶为度,加盖3分钟左右,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,便可趁热饮用。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,再加开水。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。 金坛雀舌茶“超微绿茶粉”产品属国内首创,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。它是以茶树鲜叶为原料,采取特殊的保鲜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制成,外观呈翠绿色、粉末状,稳定性能好,在常温下保存一年,其色泽仍不变,能保持茶叶原有的各种营养成份、药效成份和保健功效,是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的天然固体食品添加剂,可广泛应用于茶点、茶糕、茶糖、茶冷饮等食品行业。
金坛旅行社、金坛旅游团、金坛旅游公司报名电话:15366815050小孙,客服QQ860606646。



